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秦聰聰
9月2日,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召開“魯醫健康說”健康知識發布會,邀請相關專家圍繞兒童青少年心理調適、疾病預防、青春期保健等方面,介紹開學季實用健康知識,為新學期學生健康保駕護航。

山東省健康科普專家庫成員、臨沂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主任醫師聶立偉介紹,寶寶從熟悉的家庭環境進入幼兒園,確實是一次巨大的挑戰。分離焦慮和環境適應是幾乎所有孩子都會經歷的階段,通過科學、耐心的入園前的準備,可以有效緩解孩子的恐懼和哭鬧。
第一心理建設方面。提前為孩子“劇透”幼兒園生活,將其描繪成一個有趣的地方。
首先是積極正向的“預告”。提前1-2個月,在日常聊天中自然地引入“幼兒園”這個概念。用具體、生動、充滿誘惑力的語言描述“幼兒園里有好多玩具,有滑梯,老師會教小朋友唱歌、畫畫,能認識很多小朋友,大家一起做游戲,可開心了!”
其次呢是借助繪本的力量。共讀相關主題的繪本的選擇如《奇妙幼兒園》《小阿力的大學校》等經典的繪本。通過故事,讓孩子看到主角如何從害怕到喜歡上幼兒園的過程,能夠共情和安撫孩子。
第三是玩“過家家”游戲。在家和孩子玩“幼兒園”的角色扮演游戲。家長扮演老師,孩子扮演學生,模擬上課、洗手、吃飯、睡覺等場景,讓孩子對幼兒園的一日流程有初步的認知。
最后是要實地探訪,熟悉環境。提前帶孩子去幼兒園門口逛逛。看看里面的場地、戶外的大型玩具,小朋友在快樂地玩耍,知道“這就是以后要來的好玩的地方”。許多幼兒園呢會安排開放日,讓孩子熟悉環境。
第二是能力準備方面。自理能力強的孩子會更自信,適應得更快。
首先是學會獨立進食。鍛煉孩子自己吃飯,吃飯時不玩玩具,培養專注進食的習慣,約定進食時間(比如說在30分鐘之內)。
其次是做好如廁訓練。教會孩子清楚地表達“我要尿尿”“我要拉臭臭”的意愿。最好能自己脫、提褲子。
第三是選擇容易穿脫的衣鞋。選擇易穿脫的鞋子、寬松易穿的衣褲,讓孩子練習穿脫,減輕老師的負擔,讓孩子獲得成就感。
最后是學會表達需求。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如“老師,我渴了”、“他搶我玩具”。學會表達自己需求,減少無助感。
第三習慣調整方面。同步幼兒園的作息,提前1-2周,按照幼兒園的作息時間表調整孩子的家庭生活,避免因作息混亂產生的情緒問題。
第四家長要做好自身的準備方面。家長的情緒呢會感染到孩子,家長的信任、堅定和放松,是孩子勇敢邁出第一步的底氣。
首先是正面告別,堅決果斷。入園第一天,忌偷偷溜走,以免加劇不安全感。給孩子一個愉快的告別儀式(比如擊掌、魔法親親),用平靜而堅定的語氣告訴他:“寶寶乖,媽媽下班后一定會準時來接你。”然后果斷的離開。
其次是信任老師,積極溝通。將孩子的性格、喜好、生活習慣與老師溝通,老師有豐富的經驗處理孩子的哭鬧。放學以后,與老師交流情況,用積極的語言引導孩子回憶幼兒園的快樂事:“今天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戲呀?”
第三是接納情緒,堅持送園。剛開始孩子的哭鬧是正常的情緒表達,請充分接納。“孩子媽媽知道你很舍不得媽媽,有點害怕,哭一下沒關系。”,但同時要堅持送園,“斷斷續續”的送呢只會延長適應期。一般堅持1-2周,大部分孩子呢都能很好地適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