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秋季開學季已經來臨,隨著師生重聚校園,各類傳染病傳播風險也隨之增加。學校作為人員密集場所,容易成為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染病的“傳播溫床”。師生和家長要共同重視傳染病防控,做好科學防護。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其典型臨床表現為突發高熱(體溫常超過38℃)、咽喉痛、咳嗽、頭痛、全身肌肉酸痛等,兒童感染后還可能伴有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癥狀。

校園防控要點:
1.疫苗接種。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行性感冒最有效的手段,學生和教職員工屬于優先推薦接種人群,建議在每年度流感流行季前接種疫苗,如9、10月份。
2.強化教室通風。建議每天至少開窗通風3次,每次不低于30分鐘,確保空氣流通。
3.落實健康監測制度。一旦出現流感樣癥狀,應立即就醫并實行居家隔離休息,避免帶病上課或工作,防止疫情擴散。
4.推廣良好衛生習慣。師生應勤洗手,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手肘掩住口鼻,在人群密集場所或疫情高發期建議規范佩戴口罩。
二、諾如病毒感染
諾如病毒是急性胃腸炎的主要致病源之一,具有極強的傳染性,僅需10-100個病毒顆粒即可致病,在幼兒園和學校中易引發聚集性嘔吐、腹瀉事件。兒童感染后以嘔吐為主要臨床表現,成人則以腹瀉為主,常伴有惡心、腹痛、低熱等癥狀。
校園防控要點:
1.加強食品及飲用水安全管理。嚴格執行餐具消毒制度;禁止生熟混放;海鮮貝類等必須徹底煮熟;不提供生冷飲水。
2.落實手部衛生措施。落實“七步洗手法”,飯前便后必須用流動水和肥皂徹底洗手,學校應配備足夠的洗手設施;免洗洗手液僅作為應急使用,不能替代流水洗手。

3.規范嘔吐物、排泄物處理流程。發生病例后應立即疏散周邊人員,由專人佩戴口罩、手套和防護服,使用含氯消毒劑對污染物進行覆蓋消毒(酒精類消毒劑效果不佳),污染區域應徹底通風并做終末消毒。
三、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典型表現為全身性、瘙癢性水皰疹,在結痂前均具有極強傳染性。該病毒可在體內長期潛伏,成年后可能再次激活引起帶狀皰疹。
校園防控要點:
1.加強通風與定期消毒。教室、宿舍等場所每日至少通風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對桌椅、門把手、玩具等高頻接觸表面開展日常消毒,保持環境清潔。
2.嚴格實施健康監測。堅持晨午檢制度,發現發熱或皮疹學生立即上報校醫,并及時聯系家長送醫排查,做到早發現、早報告。
3.規范隔離患病學生。確診水痘的學生須居家隔離,直至所有水皰完全結痂(一般不少于14天),返校前需提供醫院出具的康復證明。
4.積極推動疫苗接種。廣泛宣傳并有序組織水痘疫苗的2劑次接種,提升免疫覆蓋率,構筑校園群體免疫屏障。
新學期,新起點,健康防護不容忽視。愿每位師生都能以健康的體魄和飽滿的精神,迎接新學期的每一個精彩瞬間。
(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張藝馨 供稿,賀照陽 通訊員 劉祥征 整理報道)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