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記者 王文文 通訊員 趙曄 菏澤報道
隨著暑假接近尾聲,不少同學開始為即將到來的開學感到焦慮,其中“早上起不來”成為了一大難題。經過兩個月的假期,許多孩子的生物鐘被打亂,晚睡晚起成為常態,如何快速調整作息,適應開學節奏,成為家長和學生共同關心的問題。為此,記者采訪了菏澤市第三人民醫院相關專家,為大家提供了四個實用方法,幫助同學們輕松應對“開學起不來”的困擾。
專家建議,學生可以從現在開始,每天比前一天提前15-30分鐘睡覺,同時提前相同的時間起床,逐步接近學校作息時間。這種漸進式的調整方法可以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適應,避免突然改變作息帶來的不適。此外,調整三餐時間也十分重要。早餐最好在起床后1小時內進食,有助于重置生物鐘,為一天的學習提供充足的能量。
光照是影響生物鐘的重要因素。早晨起床后,應立即拉開窗簾,讓陽光照射進來,或者到戶外進行10分鐘的活動。自然光可以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促進清醒,幫助同學們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到了晚上,尤其是睡前一小時,要避免接觸藍光。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發出的藍光會干擾睡眠,建議同學們放下手中的電子設備,閉目養神。同時,調暗室內光線,使用暖色臺燈代替頂燈,降低光照強度,營造一個有利于睡眠的環境。
為了調整生物鐘,同學們需要在白天保持清醒,避免補覺。即使感到困倦,也要堅持到晚上的目標睡眠時間再入睡。此外,增加日間消耗也有助于提高睡眠質量。每天進行3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跳繩、跑步等,可以增強體質,提高睡眠效率。但要注意,避免在睡前3小時內進行劇烈運動,以免身體過于興奮,影響入睡。另外,在晚上可以選擇整理書包、預習功課等低強度的腦力活動,代替刷視頻等容易讓人興奮的娛樂方式,幫助大腦逐漸放松,進入睡眠狀態。
睡前放松對于提高睡眠質量至關重要。同學們可以在睡前洗個熱水澡,熱水能使身體溫度升高,洗澡后體溫逐漸下降,這種溫差變化有助于促進睡眠。此外,拉伸運動或478呼吸法也是不錯的選擇。478呼吸法即吸氣4秒,屏息7秒,然后呼氣8秒,重復幾次,可以幫助放松身心。在心理方面,聽白噪音,如雨聲、海浪聲等,有助于營造安靜的睡眠環境。同時,使用記事本寫下未完成的作業清單,能夠減少焦慮,讓同學們更安心地入睡。
專家提醒,如果經過上述調整,仍然存在入睡困難、起床困難,或者白天嗜睡等現象,建議及時到專業機構就診,尋求醫生的幫助。希望同學們通過這些方法,能夠順利調整生物鐘,以飽滿的精神狀態迎接新學期的到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