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貝萊德正著手競購瑞士信貸。
相關報道
瑞信大結局猜想:重寫戰(zhàn)略計劃、分拆資產、并購或破產
雖然瑞士央行本周向瑞信提供的500億瑞郎流動性支持,使得這家系統(tǒng)重要性銀行免于迅速倒在這輪銀行擠兌危機中。但從市場的定價來看,投資者眼下也不看好這家百年老店能依靠自己的運作重新站起來。
周五歐股開盤后,瑞士信貸重回下跌姿態(tài),目前的股價仍低于周三大跌前的位置,同時反應市場悲觀情緒的信貸違約掉期回落的幅度也很有限。
雖然這幾天瑞信常與硅谷銀行放在一起相提并論,但實際上市場擔心的是兩件事情——瑞信并沒有流動性問題,而是銀行本身的經營模式不賺錢。這也是為什么意在“抄底”的中東大股東宣布不愿投入更多資源后,對銀行前景感到擔憂的投資者又一次“用腳投票”。
據媒體援引一名瑞信的主要股東稱,瑞士央行的干預能夠緩解瑞信的短期壓力,但這家銀行也需要用好這段時間做更多深遠的改變。照現(xiàn)在這樣渾渾噩噩再過幾個月或一兩年,碰上意外事件時就會很脆弱。
對于瑞信的未來,英國《金融時報》也作出了多種情境的猜想。
再來一份戰(zhàn)略轉型方案?
在去年年底公布的重組計劃中,瑞信表示將把資源從虧損巨大的投資銀行部門,轉向本土和資管業(yè)務。但缺乏細節(jié)的轉型計劃并不能打消投資者的顧慮,就在沙特投資人拒絕加倉的同時,此前長期位列瑞信最大股東的哈里斯投資也在本月清掉了所有倉位,直言該行的分拆計劃“繁瑣且成本高昂”。
如果現(xiàn)在瑞信再次對戰(zhàn)略計劃進行更改,將會是這家銀行不到一年半時間里第三次推出戰(zhàn)略轉型方案,足以令CEO烏爾里奇·科納領導的管理層蒙受更多的質疑。
把最值錢的業(yè)務拆了?
另一個潛在的方向,是重新拾起前CEO譚天忠拆分本土銀行業(yè)務的計劃。早在2017年時,瑞信就曾接近將本土銀行業(yè)務拆分上市,最終因為投資者和股東對出售這家銀行最好的業(yè)務心存疑慮而告終。
分析師預期,瑞信的本土銀行業(yè)務出售的價值大概在150億瑞郎左右,差不多是目前上市公司市值的兩倍。但這個方案與瑞信目前正在操作的轉型計劃相去甚遠,也將為這家百年老店畫上實際意義上的句號。
成為并購目標
在本周三的賣方電話會議中,摩根大通分析師Kian Abouhossein公開預期,瑞信最終的歸宿最有可能是本土同行瑞銀。
事實上,雖然兩家銀行的董事會常常會聊到合并的話題,但基于反壟斷方面的擔心,兩家銀行并沒有進一步討論這件事情。瑞銀本周也再次強調過,更加關注自身的業(yè)務。
但今日非同往昔,在瑞信“大廈將傾”的情況下,與瑞銀合并仍然是快速穩(wěn)定金融市場的最佳方案之一。據知情人士透露,瑞銀方面會一直等著瑞士政府的“緊急電話”,雖然這個國家承諾維持兩家大銀行并立的格局,但完全不為此做準備就太幼稚了。
Abouhossein預期,一旦瑞士兩大銀行合并,瑞銀最終會將瑞信的本土業(yè)務推進二級市場、關閉投行部門,以及保留財富管理業(yè)務。但據了解瑞銀策略的人士透露,瑞銀本身也在努力擴大財富管理業(yè)務,努力追趕華爾街同行的估值,此時收購瑞信反倒會成為一件“分心的事情”,同時還要承擔巨大的風險。
放眼歐洲,德意志銀行也是潛在吸納瑞信的對象。不過據知情人士透露,德銀更有興趣吸納部分瑞信的業(yè)務,同時并沒有積極推進交易。
破產清算
如果瑞信自己無法扭轉困局,也找不到何時的買家,瑞士央行手中的選項只剩下最后一個:破產清算。
在極端情況下,瑞士央行可以出手對所有瑞信的儲戶進行剛兌,同時接管業(yè)務——出售一部分業(yè)務并關掉賣不掉的業(yè)務。但考慮到此舉可能會激怒瑞士的納稅人,更不用說國家最大的公司之一破產倒閉,瑞士央行出手時將慎之又慎。
一名不具名的瑞銀高管表示,瑞士監(jiān)管將非常細致地觀察,瑞信的計劃是否展現(xiàn)出有效的跡象。如果最終沒有,他們會出手的。
(文章來源:財聯(lián)社)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