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長河中,文物是凝固的記憶,更是精神的載體。東南網重磅推出《文物里的紅色記憶》系列報道,以一件件珍貴紅色文物為線索,深入挖掘背后的動人故事,喚醒塵封歲月,讓革命精神在新時代綻放璀璨光芒。
自8月7日起,本系列報道正式與讀者見面。東南網聯動各地分站記者,深入八閩大地各大博物館,以館藏紅色文物為主線,邀請館長親聲講述文物背后的歷史脈絡與情感細節,帶領讀者在觸摸歷史中尋悟初心,在感動共鳴中汲取力量。
“親手”喚醒歷史色彩。在《如果望遠鏡會說話》等報道中,我們創新運用SVG交互技術,讀者可指尖輕觸,親自為一張黑白的歷史照片、一件斑駁的文物復原色彩。當冰冷的金屬望遠鏡重現往日光澤,讀者仿佛能親眼目睹它曾眺望過的烽火山河,沉浸式感受歷史在新時代重獲新生。
“親耳”聆聽館長心聲。每期報道均配有獨家音頻講解。我們邀請福建各地博物館館長、資深講解員,用親歷者的視角和充滿情感的聲音,講述文物背后的隱秘細節。在《一張出征證凝聚閩北子弟兵萬千報國情》中,聆聽館長講述證件上每一個名字背后的壯烈故事,感受那份家國大愛,讓歷史不再是書本上的文字,而是直觸人心的聲音。
“親身”對話歷史縱深。PC端同步配發的深度主稿,系統梳理文物背后的宏大時代背景。特別設立的“記者手記”板塊,則以第一視角記錄采訪中的震撼與感悟。記者在探尋“薌潮劇社”一枚小小徽章時,與歷史親歷者后人的對話,實現了現實與歷史的跨時空共鳴,讓報道既有歷史的厚度,也有時代的溫度。
本系列報道精心遴選最具代表性的珍貴文物,從“小切口”解鎖壯闊歷史,讓宏大敘事回歸真實可感的細節。我們不止于講述文物本身,更聚焦其背后鮮活的人與熾熱的情。透過一件件沉默的革命遺存,讓冰冷器物綻放人性的溫度,讓歷史記憶充滿情感的厚度。系列報道通過這些具象而細微的載體,將忠誠、愛國、奮斗、擔當等崇高精神化為可觸可感的動人故事,真正讓紅色歷史暖起來、活起來,直觸人心。
《文物里的紅色記憶》不僅是一次報道,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東南網以匠心呈現歷史、以真情傳遞精神,帶領廣大網友共同走進這段紅色之旅,感受永不褪色的信仰力量。(蔡秀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