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5月27日訊“從昕,起來巡檢啦。”晨光熹微,“一航津運2”的甲板還浸在薄霧里,輪機工張從昕尚未從初次登船的眩暈中緩過神,就聽見了師父的催促聲。抬眼望去,二管輪信思行已背著工具包整裝待發,他的背后是一望無垠的海面,張從昕明白,自己的船員生涯正式開始了。

作為中交一航局自主研發建造的首艘8000噸級自航甲板運輸船,“一航津運2”對這位新人來說,每個角落都藏著未知。為助他快速適應工作,跟班巡檢便成了信思行給徒弟安排的“船員第一課”。
通往機艙的廊道里,張從昕一邊認真聆聽操作規范,一邊好奇地打量著沿途設備。直到機艙門開啟的瞬間,撲面而來的熱浪給這位“樂天派”來了個下馬威,額頭瞬間也淌起了汗,而突如其來的船體搖晃更是加劇了尚未消退的眩暈感。“巡檢時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信思行拍了拍徒弟的肩膀,“你可比師父強,當年我剛上船,暈得連路都走不穩。”這句安慰讓張從昕振作起來,稍作調整后,師徒二人便投入到工作中。
“師父,您看看主發動機是怎么回事?”仔細檢查設備的張從昕注意到,機艙主發動機的燃油壓力表出現了波動。話音剛落,警報聲應聲響起。“輪機長,機艙主發動機燃油壓力表異常。”對講機頻道里,第一次傳出了張從昕的聲音。“收到,請立即著手排查問題。”經過一番檢查,確定是燃油進機壓力傳感器松動。在師父的鼓勵下,張從昕小心翼翼地戴上絕緣手套,迎來了他首次維修體驗。“從昕,電工膠布不能只纏在傳感器表面,得把傳感器卡座也固定死!”信思行的喊話聲被發動機的轟鳴淹沒,張從昕卻靠著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讀口型理解了師父的意思。“傳感器固定完成。”聽著對講機里徒弟中氣十足的聲音,師父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完成首次維修的喜悅尚未散去,新的挑戰接踵而至。檢修主發動機時,師徒二人發現2號輔機傳來了異常聲響。信思行俯身觀察后,初步判斷是軸承故障。拆解設備后,軸承間磨損的連接鍵暴露無遺。正當張從昕摩拳擦掌時,信思行卻示意他負責遞送工具:“這次先學后做,看得清才能學得透。”
雖然沒能親自上手,但張從昕卻化身“問題青年”,邊看邊問,將每個維修步驟牢記于心。“師父,輔機轉速不穩是怎么回事?”這個直擊關鍵的問題讓大管輪于學書眼前一亮,搶先解釋道:“剛換好的潤滑油還未均勻潤滑,我們還要仔細觀察……”兩個多小時后,隨著輔機恢復平穩運轉,張從昕望著重新律動的機械,內心滿是成就感。
舷窗外,魚肚白如絲綢般在天際緩緩鋪展,漸漸暈染成瑰麗絢爛的朝霞。對張從昕而言,這次巡檢僅僅是他船員生涯的序章。未來的航行中,或有驚濤拍岸,或藏暗流險礁,但他已然整裝待發,準備迎接每一次未知的挑戰。(通訊員 李愛玲)
責任編輯:劉亮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