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由鄭州商品交易所主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棉麻有限公司、融達期貨(鄭州)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承辦的“穩企安農護航實體”——2025年棉花期貨服務貿易強國交流會在新疆烏魯木齊成功舉辦。會議匯聚了專家學者、棉花產業人士、風險管理及咨詢機構代表,共同探討新形勢下棉花產業的風險管理之道。會議吸引了90家涉棉企業的119位代表參會。
市場環境復雜多變,棉價波動增加產業風險
2025年全球宏觀經濟增長步伐放緩,貿易保護主義持續抬頭,地緣政治沖突頻發,增強了全球商品市場及棉花產業的不確定性。
2025/2026年度全球棉花供應仍呈現過剩態勢,壓制價格上行空間,增加了企業經營難度。涉棉企業如何運用期貨、期權等衍生工具對沖價格波動風險,已成為行業破局發展的關鍵因素。
新疆作為我國最大的棉花產區,棉花產業是當地重要的民生產業和支柱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穩定意義重大。近年來,受國際貿易形勢及國內供需影響,棉價波動成為當地棉農增收面臨的最大風險。
期貨、期權工具賦能產業風險管理
本次會議上,新疆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何文彬對全球宏觀經濟形勢、大宗商品市場以及戰略機遇等進行了深入分析。何文彬指出,全球進入“技術封鎖 金融博弈 人口老齡化”三期疊加時代,我國正通過“制度創新 產業突圍”構建雙循環體系。
廈門建發生活資材有限責任公司棉花業務部經理杜振偉,用生動比喻解讀期貨工具價值:棉花產業就像“新疆種棉→軋花廠加工→紡紗廠織布”的接力賽,期貨工具是各環節的“安全帶”(防價格暴跌)和發展“加速器”(鎖定利潤)。他通過棉花及棉紗品種具體案例,詳細講解了期貨、期權策略,幫助企業更好地理解,如何既做好風控,又提升經營業績。
上海融致實業有限公司衍生品部產品總監閆亞萍詳細講解了期權工具的應用。通過期權基礎、場內場外對比(交易所vs定制化)、五大應用場景(保值/貿易/增信等)等多個維度,展現了期權工具的風險管理價值。她表示,期權工具通過權利義務分離,幫助棉企在降低資金占用的同時,實現風險精準管理,尤其適合波動中的頭寸保護與收益增強。
科學分析框架及實地調研數據助力企業高效決策
北京棉花展望信息咨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曼分析了國內低庫存與豐產預期的矛盾主線,疊加美國關稅政策和全球供需變化,構建了“國內供需-產業鏈痛點-全球博弈-價格展望”四維分析框架。她認為,當前棉花市場正處于“低庫存提供支撐”與“豐產預期形成壓制”的博弈窗口期。短期內,市場或受政策情緒驅動或呈現偏強振蕩態勢,待新棉大量上市后,需警惕因供應寬松而引發的價格回落風險。精準把握這一市場平衡點,對企業決策至關重要。
融達期貨(鄭州)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棉花研究員李淑娥通過1454個監測點(南北疆各700余點)的實地調研數據提供了產量預測。量化對比數據顯示,本年度北疆植棉面積較去年增長3.68%,南疆植棉面積較去年增長2.39%。她表示,2025年新疆氣候整體向好,在近15年的實地調研過程中,可謂是風調雨順的一年。尤其在棉花播種、現蕾、結鈴等生長關鍵節點,基本未出現持續低溫及干旱等災害性天氣,為棉花產量提升提供了基本保障。同時,全年積溫維持偏高水平,有效加快了棉花生長發育進度。若后期天氣情況良好,上市時間較去年預期提前一周左右。綜合各方面因素,預計2025年度新疆棉區棉花總產量約為707萬—717萬噸。
圓桌論壇凝聚行業共識
圓桌論壇環節由融達期貨西北分公司總經理葛振棟主持,邀請嘉賓就股市走勢對大宗商品的影響、棉花市場后期走勢以及企業應對策略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與會專家針對參會代表關注的熱點問題以及企業經營中遇到的難點問題進行了答疑解惑,為企業風險管理提供了實踐指導。
當前,期貨、期權工具正惠及越來越多的產業鏈主體,助力疏通產業堵點、化解產業痛點難點。本次會議積極貫徹落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號召,圍繞涉棉企業價格風險管理需求,為其運用金融工具提供了切實有效的指導,受到參會企業的高度認可與一致好評。
溫馨提示: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