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主余鳳
“有時候情況危急,怎么可能不怕?但是只要我快一分鐘,就可能救回一條命,也就顧不上想那么多了。”臨沂羅莊先鋒應急救援隊隊長韓震的語氣里既有歷盡千帆的果敢,也有經(jīng)歷生死的沉淀。
自2019年成立臨沂羅莊先鋒應急救援隊起,他用7年直面生死的奮力拼搏,在時光長河里守護生命的微光,成為沂蒙群眾心中最可靠的“生命守護者”。

一場遺憾,點燃救援之志
韓震與救援事業(yè)的羈絆,始于一場刻骨銘心的遺憾。2018年,他的母親突發(fā)腦出血,接到消息的韓震手腳冰涼,顫抖著撥通120。救護車到達家中,將母親送至醫(yī)院時她已不省人事,最終因搶救不及時導致終身癱瘓。
那段時間,韓震常常守在母親病床前,看著母親失去往日神采的臉龐,滿心都是自責。“如果當時附近有人懂急救知識,能先做初步處理;如果救援能再快哪怕10分鐘,母親是不是就不用遭這份罪?”他不止一次在深夜輾轉難眠時問自己。也是從那時起,一顆“為守護生命做點什么”的種子,在他心里扎了根。
“我留過的遺憾,不想讓別人再經(jīng)歷。”2019年年底,韓震下定決心組建一支集道路、水域、山地救援、應急知識培訓于一體的綜合性救援隊伍,在遇到突發(fā)情況時,同時間賽跑,與死神抗爭。
他自費數(shù)萬元購買了沖鋒舟、撈仔鉤、救生衣、頭盔、拋繩等救援設備,建立了定期培訓制度和透明的財務公開制度。就連隊徽,他也是反復琢磨,最終確定以“蒙山沂水”為背景——山巒象征勇攀救援高峰的決心,流水代表不懼艱險的涉水擔當。“這隊徽不僅是咱家鄉(xiāng)的印記,更是咱對老百姓的承諾。”韓震說。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一群人的力量無窮。”在韓震的努力下,救援隊逐漸發(fā)展壯大,吸引了越來越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如今,先鋒應急救援隊已有400余名隊員、1500余名志愿者,成為臨沂公益救援領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身孤勇,與死神賽跑
2023年11月19日,一條“白沙埠鎮(zhèn)10歲男孩走失,家長急瘋了”的消息讓韓震瞬間繃緊神經(jīng)。他立即在隊群發(fā)布“緊急備勤”通知,驅車直奔當?shù)嘏沙鏊?/p>
見到孩子母親哭紅的雙眼,韓震安撫道:“大姐放心,我們一定把孩子平安找回來。”征得警方同意后,他扎進監(jiān)控室逐幀排查,十幾個小時里僅喝兩瓶礦泉水,眼睛熬得通紅,終于在深夜從監(jiān)控中發(fā)現(xiàn)男孩騎單車的模糊身影,鎖定大致方向。
因凌晨店鋪關門,監(jiān)控追蹤中斷。韓震回家后輾轉難眠:“天這么冷,孩子一個人太危險。”凌晨5點,他再次趕回派出所,帶領隊員分成三組展開地毯式搜尋。大家踩著冰冷露水,撥開帶刺灌木叢,沿國道兩側溝渠、樹林仔細排查。
12個多小時后,搜救犬突然對著一處溝渠狂吠。韓震跑過去,發(fā)現(xiàn)男孩的自行車倒在半米深的溝渠里,泥土上留有新鮮腳印。他縱身跳下,深秋河水冰冷刺骨,淤泥沒膝、碎石扎腿,卻全然不顧,循著腳印摸索。在溝渠深處的泥潭里,他發(fā)現(xiàn)了渾身是泥、面色蒼白的男孩。
為避免陷得更深,韓震趴在泥地匍匐前進,一把抱住男孩艱難向岸邊移動。上岸時,他已成“泥人”,渾身凍得發(fā)抖。孩子被緊急送醫(yī)后,家長緊握著他滿是泥污和劃痕的手泣不成聲,韓震笑著回應:“沒事就好,這都是我們該做的。”
當晚,韓震因勞累高燒39度,面對妻子的嗔怪,他虛弱地說:“孩子平安回來,比啥都強。”
這樣的救援,對韓震來說早已是家常便飯。平均每年他帶領隊伍完成各種救援、培訓近2000次。每一次接到求助,他都第一時間出發(fā),哪怕是深夜、暴雨天,也從沒有一絲猶豫。“只要能救人,再苦再累都值。”他說,“能讓逝者安息,讓生者得到慰藉,這就是民間公益應急救援的意義。”
一腔熱忱,傳遞溫暖微光
“救援是‘亡羊補牢’,而普及應急知識是‘未雨綢繆’。”韓震認為,比起事后救援,提前教會群眾自救互救技能更為重要。因此,在沒有救援任務的日子里,他帶領隊員走進社區(qū)、學校、企業(yè),開展應急知識培訓。

“大家看,做心肺復蘇時,按壓位置要在兩乳頭連線中點,深度5~6厘米,頻率每分鐘100~120次。”在京韻園的培訓現(xiàn)場,韓震跪在地上,對著急救模型一絲不茍地示范,還邀請居民上臺實操,手把手糾正動作。“這些知識看著簡單,關鍵時刻能救命。”他拿起模擬氣道梗阻的模型,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和小孩的,一定要學會這個,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
每年汛期來臨前,韓震還會組織隊員開展“巡河護安”行動。他們沿著沂河、涑河等河道巡邏,檢查防護欄是否完好,在危險區(qū)域增設警示標識,同時向岸邊的群眾發(fā)放防溺水宣傳冊。“夏天是溺水事故高發(fā)期,我們多走一段路,多提醒一個人,就能減少一分危險。”
2024年4月,“韓震好人工作室”在羅莊區(qū)成立。以此為平臺,他帶領隊員開展了“愛心助老”“暖冬送暖”等公益活動:為孤寡老人打掃房間、送去米面油,為困難家庭的孩子捐贈學習用品,在雨雪天幫助群眾推車、清理道路積雪……
有人問韓震,常年奔波在救援一線,耽誤工作、虧欠家人,到底圖什么?他指著隊旗上的“蒙山沂水”圖案,認真地說:“我是沂蒙兒女,‘黨群同心、軍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刻在骨子里。能做‘急先鋒’,為家鄉(xiāng)人遮風擋雨,就是我最大的驕傲。”
從一場遺憾點燃初心,到用熱血守護平安,韓震這位“沂蒙硬漢”,始終帶著對生命的敬畏、對公益的熱愛,在救援路上堅定前行,用平凡的堅守,書寫著不平凡的人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