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曹竹青 秦娟 彭茜
岱岳云起處,文脈啟新章。歷經三個多月的火熱征稿,首屆“青未了”文學創作大賽于2025年8月31日正式截稿。這場由山東省作家協會與山東數字文化集團聯合主辦,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山東省作協文學創作室(山東省文學館)承辦的文學盛宴,聚焦“新時代、新山東、新表達”,設立短篇小說、散文、報告文學三大類別,吸引了全國創作者踴躍參與,作品以多元視角刻畫中華大地的時代變遷。
截至8月31日截稿,首屆“青未了”文學創作大賽投稿作品數量接近6000篇,專題閱讀量超過1100萬。大賽通過名家助陣、“文學會客廳”專訪、數字賦能創作、破圈傳播推廣等方式,構建了開放共生的文學創作生態。隨著征稿圓滿結束,首屆“青未了”文學創作大賽將進入評審階段。

對話名家 啟迪創作
“文學會客廳”搭建思想高地
大賽特邀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敬澤、張煒,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張清華,山西省作協主席李駿虎等21位國內頂級文學家和評論家傾力加持,以權威陣容為賽事注入深厚文學底蘊。名家們通過專屬視頻寄語,將自身深耕文壇的創作心得與對時代的深刻思考傾囊分享:李敬澤以 “扎根文學沃土,沉淀生命智慧;讓黃河濤聲激蕩文字,令數字原野生長篇章” 的寄語,指引創作者錨定文化根脈與時代方向;張清華則聚焦行業前沿,鼓勵青年作家 “緊跟人工智能時代的浪潮,勇于突破創作邊界,書寫屬于這一代人的文學答卷”。
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學名家,以真知灼見為筆,不僅點燃了廣大創作者的創作熱情,更精準引導大賽緊扣時代脈搏,助力賽事突破地域與圈層限制,實現全國范圍內的廣泛傳播,讓“青未了”的文學影響力輻射更深遠。
作為大賽亮點品牌欄目,“文學會客廳”由齊魯壹點重磅打造,創新采用“名家專訪 深度對話”的模式,構建起文學思想交鋒、創作經驗傳承的高端平臺。欄目特別邀請張清華、趙德發、穆濤等文學大家坐鎮,圍繞創作心路與藝術追求展開深度交流:穆濤提出“‘青未了’寫作需穿透生活表象,聚焦社會與人性的深度洞察”;趙德發分享了從鄉土文學創作走向海洋題材探索的轉型思考,為創作者提供多元創作視角。趙德發、穆濤等名家同期入駐壹點號,在此發布作品、交流創作理念,以深刻思想闡釋文學作為“時代回聲”與“文化紐帶”的意義,促使大賽從競賽評選升華至思想引領與生態共建的高度。
依托齊魯壹點全媒體傳播矩陣,“文學會客廳”成功打破時空壁壘,將文學對話從線下延伸至“云端”,推向更廣闊的公眾視野。截至目前,欄目已吸引超百萬人次觀看,不僅讓文學走進大眾生活,更極大拓展了大賽的社會影響力與傳播覆蓋面,成為“青未了”文學品牌傳播的重要引擎。

創新表達亮點紛呈
三大體裁作品繪多元圖景
截至8月31日,首屆青未了文學創作大賽共收到近6000篇投稿。這些作品匯聚了多元創作力量——既有文壇深耕數十載的實力作家,以歲月沉淀的筆力勾勒齊魯煙火;也有初露鋒芒的新銳作者,用年輕視角為古老土地注入新敘事;更有各行各業的文學愛好者,以赤誠筆觸記錄生活感悟、刻畫時代變遷。
大賽設短篇小說、散文、報告文學三大類別,各類別作品既別具特色,又共同詮釋著文學的溫度與力量,打破傳統地域書寫桎梏,將個人命運與時代浪潮緊密相連。
散文類作品多以“細膩”為底色,用真摯情感與獨特視角搭建起與生活、自然、人文對話的橋梁。作者們或聚焦齊魯大地的風土人情,在村落、街巷中捕捉煙火氣息,讓文字滿溢生活質感;或凝望山川湖海、四季更迭,于一花一葉、一風一雨間傳遞對自然的敬畏與感悟;或回溯人文記憶,挖掘文化深處的精神脈絡。讓讀者在字里行間感受生活的詩意與人文的厚重。
短篇小說類作品題材廣泛、風格多變,盡顯創作者的想象力與創作活力,成為大賽中最具“新鮮感”的板塊。其中,現實主義創作占據重要分量,作者們聚焦當下社會生活,從職場人的奮斗與迷茫、普通人的親情與愛情、鄉村振興的機遇與挑戰等議題切入,用鮮活的人物形象、緊湊的情節,勾勒出人們的生活圖景與精神面貌。同時,奇幻、科幻、歷史重構等非現實題材作品亦亮點紛呈。犀利的筆鋒、浪漫的敘事、深刻的隱喻交織,讓每一篇小說都成為一扇通往不同世界的窗口,引發讀者對現實與未來的多元思考。
報告文學類作品以“真實”為核心,聚焦社會熱點與時代議題,用客觀、嚴謹的紀實筆觸,記錄時代變遷中的關鍵瞬間與典型人物,盡顯文學的社會責任感。創作者們深入一線,或追蹤重大工程建設背后的奮斗故事,或挖掘基層榜樣的感人事跡,從平凡人物的堅守中,提煉出不平凡的精神力量。作品以翔實的細節、飽滿的情感,讓大眾在閱讀中直觀觸摸中國發展的強勁脈動,更自然引發對社會議題的深度審視與理性思考,實現了文學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青未了”文學創作大賽作品集部分作品截圖
智能創作 立體傳播
數字賦能文學賽事新風尚
首屆“青未了”文學創作大賽通過全國首個智能文學創作平臺的技術創新與立體化傳播矩陣的精準運作,讓千年文脈在數字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打造了文學賽事創新升級的新樣板。
由山東數字文化集團自主研發的“青未了”智能文學創作平臺,打破傳統文學賽事的參與模式,實現了文學作品從創作到傳播的全流程數字化、智能化、在線化。
參賽作者只需掃碼即可一鍵直達投稿系統,“智能投稿系統”依托山東數字文化集團自主研發的壹點“天璣”大模型,支持在線實時創作、智能分類投稿以及AI輔助校審等功能,讓創作者告別繁瑣流程,專注于靈感表達。“青未了”智能文學創作平臺開放共享的文學交流場域和互動評論,也為優秀作品的二次傳播與價值升華提供了全新路徑。這場文學與數字技術的雙向奔赴,引領傳統文學賽事完成了一場數字化的華麗轉身。
作為首屆“青未了”文學創作大賽的承辦單位之一,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為大賽提供了權威、專業、立體化的傳播平臺,全媒體共振讓文學走向 “云端”。齊魯壹點客戶端開辟的 “青未了” 專題頁面,集納展示新聞動態、名家寄語和所有參賽作品,成為賽事核心傳播陣地,并為參賽作品打造破圈傳播的超級引擎,閱讀量突破1100萬。在此基礎上,“文學會客廳”等新媒體產品打破平面文字的局限,構建起聲畫并茂的立體敘事場景。這種 “文字 視頻 互動” 的多形態內容生產模式,使文學作品從紙端躍入 “云端”,形成了 “正能量” 與 “大流量” 的雙向奔赴。
多維評審優中拔萃
專家坐鎮層層嚴選推文學佳作
隨著征稿圓滿結束,首屆“青未了”文學創作大賽將進入評審階段。作為主辦方,山東省作家協會和山東數字文化集團將匯聚多方力量共同組建權威、專業、公平、公正的頂級專家評審團,通過初評、復評、終評層層評選,確保每一部獲獎作品都經得起時代的考量。大賽初評與復評環節由山東省知名作家、專家學者、文學期刊主編等擔任評委,以專業視角為作品質量筑牢首道防線;終評階段組建包含省內外文學名家、專家教授、重點文學期刊主編等在內的終評委員會,對作品從文本價值、社會意義、傳播潛力等方面進行多維評定。獲獎名單計劃于2025年11月公示。大賽按短篇小說組、散文組和報告文學組各設:一等獎1名(獎金10000元)、二等獎2名(各5000元)、三等獎3名(各1000元)及優秀獎若干。優秀作品將編輯出版專輯并重點推薦。
首屆“青未了”文學創作大賽不僅是一場文學角逐,更是一次思想激蕩與創作覺醒的旅程。感謝所有創作者的熱忱參與,讓齊魯大地見證了“青未了”的文脈綿延。愿您的每一粒文字種子,在數字原野中生長成為參天大樹。請繼續關注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青未了”專題,靜待評審花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