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秦聰聰
9月2日,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召開“魯醫健康說”健康知識發布會,邀請相關專家圍繞兒童青少年心理調適、疾病預防、青春期保健等方面,介紹開學季實用健康知識,為新學期學生健康保駕護航。

山東省健康科普專家庫成員、山東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兒保所主任醫師李玲介紹,關于開學后部分孩子出現“開學焦慮”甚至伴有腹痛、頭痛等身體不適的現象。“開學焦慮”本質上是孩子在環境轉換的過程當中出現的一種心理應激反應,尤其在假期放松狀態突然過渡到開學節奏時更容易發生。孩子在情緒、身體和行為方面可能會出現一些信號。
在情緒方面,孩子可能表現為情緒不穩定、容易煩躁或者發脾氣,對一些小事反應過度,或者出現攻擊行為,比如打人、扔東西等等。也有些孩子反而出現過度依賴、不愿和父母分開、在上學前哭鬧、拒絕進學校等情況。
在身體方面,焦慮有時會通過“軀體化的癥狀”表現出來,這時候需要家長特別留意。常見的有頭痛、頭暈、肚子痛、惡心、嘔吐,出現心慌、胸悶、手心多等癥狀。部分孩子還可能有睡眠問題,如入睡困難、夜里易醒或早醒等等。
行為上,有些孩子會坐立不安、搓手、小動作增多,或者注意力明顯下降,上課難以集中。這些表現往往在特定情境下出現,比如周一早晨、考試之前、交作業之前等。
如果家長察覺到孩子出現上述的某些變化,并且和以往狀態有明顯不同,就要考慮孩子可能正面臨“開學焦慮”。此時,家長可以嘗試以下方法幫助孩子調整:
第一,逐步調整作息。建議在開學前夕,就開始引導孩子逐漸適應學校的作息時間,每天早睡一點、早起一點,合理安排一些學習任務,幫助孩子的身心節奏平穩過渡到“開學模式”。
第二,進行積極的心理建設。家長可以在開學前和孩子多聊聊學校里有意思的事、熟悉的老師,激發孩子對校園生活的期待。開學后繼續保持溝通,鼓勵他們分享學校見聞,促進同伴交往,增加集體歸屬感。
第三,共同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一起商定新學期的學習目標和計劃,并且注重鼓勵進步的過程,避免施加過大的壓力,幫助孩子建立可實現、可跟蹤的進步路徑,并且及時的肯定和鼓勵,提升學習信心。
第四,保證規律運動和均衡營養。每天適量的體育鍛煉,如跑步、跳繩、球類等運動,非常有助于釋放壓力、改善情緒。同時注意飲食均衡,適當攝入優質蛋白和蔬菜水果粗糧,避免暴飲暴食或攝入過多高糖高脂食物。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如果孩子的焦慮癥狀持續時間較長(比如一個月以上),嚴重影響到正常上學、社交或家庭生活,建議家長及時帶孩子到專業心理衛生門診去進行評估和咨詢。
總之,多數孩子的“開學焦慮”是暫時而且可以緩解的,通過家長的耐心陪伴和家校配合的科學引導,孩子可以逐漸適應新學期的節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