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香港和廣州這三座大灣區極點城市,在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領域的優勢正在放大。
近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實現從連續五年全球第二到第一的跨越。“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超越東京-橫濱集群,躍居榜首;圣何塞-舊金山集群上升三位,位居第三。
近年來,廣州、深圳、香港一直在發揮作為大灣區極點城市的作用,帶動周邊地區的科創產業集聚與產業鏈分工。香港-深圳、廣州-佛山、澳門-珠海合作推進,引領帶動作用也在凸顯。
科研落地吸引投資
第一財經記者留意到,今年的全球創新指數(GII)集群研究將風險資本(VC)交易活動作為一項新指標,這一新指標成為重塑排名格局的重要因素。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鄧鴻森表示:“今年GII集群方法論中納入風險資本交易活動,重新校準了我們對創新實力的認知,而這些新結果凸顯了哪些集群正在將科學研究轉化為經濟成果?!?/p>
這意味著,科學研究是否能完成轉化并順利落地、吸引來自各界的投資,乃至在當地形成產業鏈,成為城市群在科創實力比賽中又一個被重視的指標。
2019年至2023年間,GII百強集群共吸引了近16.9萬筆風險資本交易,其中圣何塞-舊金山(6.9%)、紐約市(4.5%)和倫敦(4.4%)遙遙領先。今年,該榜單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量、科學論文發表量,以及風險資本交易量這三項核心指標,來識別世界級創新活動在當地的集中程度。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近幾年,廣深港創新集群一直都在全球前列,現在加入VC風險資本指標,排名第一,顯示了深圳證券交易所周邊風投的成功之處,也跟深交所在創業板上的優勢有關。當然,也與大灣區制造業發達相關。未來,港澳風險資本可能更多參與大灣區創新驅動,值得期待。
科技企業集聚的深圳南山 攝/宋婕
記者從廣州市科技局了解到,廣州近年來正在著力構建“基金叢林”,設立1500億產投母基金、500億創投母基金、100億天使母基金與50億科創母基金,系統性推動金融支撐科技創新。目前,廣州已成為全國風投創投第一梯隊城市,私募基金管理人779家、管理規模約5600億元,吸引深創投、高瓴資本等頭部機構布局。
大灣區多城科創支持政策
此前,有科技創業團隊成員告訴記者,在初創期就能快速吸引到投資機構的注意,并加速產品化,對創業團隊工作開展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有很大幫助。
記者在三地科創產業園區和創新中心走訪時了解到,在助力科創孵化過程中,廣深港三城都已出臺不少支持政策。例如,科創母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引導社會資金參與進來;地方政府籌建的產業園區面向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適當減租甚至是零租金。此外,三地還進一步探索制度互補、資源協同的可能性,推動人力物力財力在區域內跨城市流動。
一個典型案例就是,香港科技大學百萬獎金創業大賽總決賽的舉辦地點,在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的廣州市南沙區。與此同時,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還與南沙合作共建了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截至8月初,該創新工場在孵項目近80個,過半數為港澳臺及海外初創項目。
位于廣州南沙的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 攝/宋婕
此前,霍英東集團行政總裁霍震寰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香港地區聚集了多所世界百強高校,科研方面做得很好,但科創孵化并沒有特別好。未來會變得不一樣,香港將加強與內地在科創項目孵化上的合作。
在橫琴、前海、南沙、河套這四大平臺之外,大灣區多個城市也在深挖開發區、科創園等產業集聚區域的發展潛力,通過各種政策去加強對兼具技術長板和市場優勢的大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
以廣州開發區為例,該區是當地專精特新企業集聚的區域,80%以上規上工業企業是中小企業,8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是中小企業,80%以上發明專利、創新成果和新產品來自中小企業。第一財經從廣州開發區了解到,當地已經將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納入“1 15 1”產業政策體系,形成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持鏈。
彭澎告訴第一財經,珠海、東莞、佛山在科創孵化方面也有一些潛力,尤其是珠海有一些創新要素比較大的企業。東莞松山湖周邊很多創新型企業與深圳聯系比較多,也是資本市場看好的。佛山的產業數字化還有提升空間,機器人產業有比較好的基礎。廣深港創新集群接下來要抓住人工智能全面滲透各個產業的機遇,搶占世界產業轉型升級的先機。
圍繞科創孵化,三地在忙些什么
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香港發揮金融和國際化優勢,深圳強化技術轉化,廣州建設國際科技創新樞紐。
近年來,廣州圍繞制造業強鏈補鏈,在加強自身的科研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孵化和儲備,這體現在當地不斷推動前沿領域科研院所、合辦高校乃至特色技工院校的落成和招生。與廣州相鄰的東莞,也在加速提升理工科類的教學科研實力。例如,備受關注的大灣區大學就是以理工科為主,今年已經正式對外招生。
深圳在支持實驗室和創新中心的建設和投用,具體體現在當地已建和在建國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合成生物、腦解析與腦模擬、自由電子激光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擁有各類創新載體4000多家。同時,當地還建成1家國家實驗室、20家全國重點實驗室、4家廣東省實驗室,獲批建設6家國家級創新中心。
香港IPO募資在今年重回全球第一。近日,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陳翊庭在業績傳媒簡報會上透露,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新上市44宗,集資額為1094億港元,是2024年上半年的8倍多,創2021年以來的最高半年度紀錄,上半年收到的新股上市申請數量更創出歷史新高;再融資規模超過2400億港元,創2021年以來最高半年度紀錄。當談到“科企專線”推出的收效時,陳翊庭表示,“科企專線”推出以來,新增50余家依據18C、18A章節上市的高科技企業。
彭澎分析稱,就“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的發展看,目前深圳主導更加明顯,一方面是創業板的指引,另一方面是華為、騰訊、大疆等創新成功企業的示范;廣州的高校潛力有待挖掘;香港的高校和國際化優勢還有很大整合空間。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