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促消費、穩投資、保民生等各項政策落實顯效,供應鏈、產業鏈加速聯動,需求持續向好,物流業景氣指數擴張明顯。
9月2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8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為50.9%,較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何輝表示,作為實體經濟的“經絡”,物流供需情況的回升向好,反映出整個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更加穩固。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近期發布的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工業利潤、鐵路暑運客貨運量、項目中標金額、工程機械開工率等多項數據積極向好。
國家發改委日前表示,中國經濟運行仍面臨外部環境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居民消費能力和信心有待進一步提升。下階段將打好提振消費組合拳,激發市場活力。大力挖掘潛在增長點,拓展投資增量,抓緊研究出臺促進民間投資發展的政策舉措。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 ”行動的具體實施方案和配套文件加快制定。擴大服務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也將于9月推出,統籌利用財政、金融等手段,優化提升服務供給能力,激發服務消費新增量。
物流景氣指數回升
8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為50.9%,較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主要分項指數中,反映供需的業務總量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持續擴張。其中,業務總量指數今年以來連續六個月保持在擴張區間;新訂單指數今年以來連續七個月保持在擴張區間。
從行業來看,消費、生產等領域的物流發展持續穩中向好,企業微觀活力穩步改善,經營情況有所改觀,預期指數保持較高景氣區間。
數據顯示,8月份鐵路運輸業、航空運輸業、郵政快遞業新訂單指數均在55%以上的較高水平,多式聯運領域和水上運輸業新訂單指數環比大幅增長。
8月份戶外休閑、健身娛樂、地方特產、應季果蔬電商物流訂單環比增長近5%。產業物流中,汽車及零部件制造、電子元器件制造、電氣機械制造等物流需求增加明顯,大宗能源消費需求趨穩。
企業微觀活力改善,經營狀況改觀。8月份,物流服務價格指數環比回升0.3個百分點,主營業務利潤指數環比回升0.2個百分點。8月份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55.8%,較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今年前8個月,業務活動預期指數均值為55.4%,比上年同期高0.4個百分點。
何輝稱,生產、消費物流呈現較快的增長態勢,鐵路物流、航空物流以及快遞物流都維持在高景氣區間。在國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行業預期的信心進一步向好發展。
多項指標積極回暖
不只是物流業景氣指數,近期發布的多項經濟數據均出現了積極改善。
從先行指標來看,國家統計局8月31日發布的8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4%,較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制造業市場需求有所改善,環比小幅回升。在需求趨穩以及極端天氣影響減弱等因素的帶動下,企業生產意愿有所釋放,生產活動穩定擴張。8月份,生產指數為50.8%,較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
新動能加快擴張,8月份裝備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0.5%,較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1.9%,較上月上升1.3個百分點。其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都上升至54%左右的較好水平。
8月份,制造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3.7%,較上月上升1.1個百分點,顯示當前市場預期全面上升,市場信心較好。
何輝表示,市場需求緩中趨穩,企業生產穩定擴張,供需價格聯動上升,新動能延續加快擴張的態勢,經濟整體運行向好的趨勢更加突出。隨著“金九銀十”的生產建設旺季的到來,特別是在宏觀調控政策的強力支持下,企業對市場的預期也普遍有所改善。
非制造業方面,8月份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3%,較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非制造業繼續保持擴張。其中,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5%,較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升至年內高點。在暑期消費的帶動下,加上“兩新”政策的支持,與消費相關的各項行業指數保持擴張態勢。
企業經營效益也在好轉。國家統計局8月2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5%,較2025年6月降幅收窄2.8個百分點。
7月規模以上工業中型、小型企業利潤分別由6月份下降7.8%、9.7%轉為增長1.8%、0.5%,效益狀況改善較為明顯。私營企業當月利潤增長2.6%,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水平4.1個百分點。
與消費、投資相關的實物量指標也是亮點不斷。2025年暑期檔(6月1日至8月31日)以119.66億元總票房和3.21億觀影人次的成績落幕,同比分別增長2.76%和12.75%。其中,國產影片表現尤為亮眼,票房占比高達76.21%,彰顯了中國電影市場的本土創作活力。
暑運也落下帷幕。國家鐵路集團9月1日稱,為期62天的鐵路暑運圓滿結束。7月1日至8月31日,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9.43億人次,同比增長4.7%,國家鐵路累計發送貨物7.02億噸,同比增長4.8%,客貨運量均創歷史同期新高,鐵路運輸安全平穩有序。
投資方面,中標是項目落地的“第一步”,其金額也是觀察投資熱度的先導指標。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政府投資力度持續增強,1至7月項目中標金額累計同比增長31.9%。工程建設強度也邊際改善,7月工程機械開工率較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反映道路建設情況的石油瀝青裝置開工率連續4個月環比、同比“雙升”。
經濟大省積極推進重大項目,7月江蘇、廣東、浙江、四川、山東等省項目中標金額合計占全國近四成,繼續發揮投資“主力軍”作用。下半年,在項目充裕及專項債等資金加快發行等利好條件下,基建投資增速有望提升。
穩增長政策持續加力
7月以來,國內部分地區出現高溫、暴雨洪澇等極端天氣,以及國際環境復雜嚴峻,對經濟運行造成了短期沖擊。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李超8月29日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近期部分經濟指標有所波動。中國經濟運行仍面臨外部環境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居民消費能力和信心有待進一步提升。
關于下半年擴大內需的舉措,國家發改委將大力挖掘潛在增長點,拓展投資增量。政府投資方面,聚焦重點領域謀劃儲備一批發展所需、地方所能、群眾所盼的重點項目,特別是對民生領域項目,研究進一步加大中央投資支持力度,減輕地方出資壓力。
“民間投資方面,抓緊研究出臺促進民間投資發展的政策舉措,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對鐵路、核電、油氣管道等領域重大項目設定民間投資參股比例的最低要求,支持更多符合條件的民間投資項目發行基礎設施REITs。”李超說。
在促消費方面,李超介紹,打好提振消費組合拳,激發市場活力。在擴大優質供給方面,平穩有序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做好政策接續,加快首發經濟、數字消費、“人工智能 消費”等領域政策出臺和實施,分類施策促進文旅、賽事、露營等服務消費。
作為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人工智能 ”行動迎來頂層設計。國務院日前發布《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 ”行動的意見》(下稱《意見》),聚焦行業應用需求和基礎能力供給協同推進,開展“人工智能 ”科學技術、產業發展、消費提質、民生福祉、安全治理、全球合作等六大行動。
國家發改委創新驅動發展中心主任霍福鵬表示,出臺上述意見只是謀篇布局的第一步,后續還需要綜合利用政策、資金、機制創新等多種方式體系化加快推進。將會同有關方面制定出臺配套文件,不斷強化“全國一盤棋”的政策合力。圍繞《意見》提出的6大行動若干重點行業領域,將分別制定“人工智能 ”具體實施方案,進一步細化各行業目標任務、重點方向和工作舉措。
服務消費是當前挖掘消費潛力的重要方面。今年以來,多部門圍繞銀發旅游開出了銀發專列,聚焦家政服務提質擴容、健康消費、綠色消費等領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推出了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等一批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
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日前在國新辦發布會上透露,將繼續抓好政策的落地實施,切實把政策的含金量轉化為擴大服務消費的實際成效。9月還要出臺擴大服務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統籌利用財政、金融等手段,優化提升服務供給能力,激發服務消費新增量。
財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當前我國居民消費率系統性偏低,主要缺口體現在服務業,且呈現出基礎性支出高企、享受型消費占比偏低的結構性特征。其深層次癥結在于,超1億農業剩余勞動力待轉移、2.5億轉移人口未能扎根城市,從根本上制約了居民的消費能力與意愿;同時“內卷化”工作模式擠壓閑暇時間和有效服務供給不足,嚴重阻礙了消費結構向服務型升級。
伍超明認為,破解這一難題的關鍵在于,消除阻礙“人”需求釋放的制度性壁壘,通過加大基本公共服務投入,直接撬動服務消費增長,構建“暢通人口流動—激活消費能力—升級服務供給”的正向循環。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