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昨起實施
手機一點自動減,貼息“紅包”更貼心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曹麗珍李任娟
消費貸貼息“紅包”來了!
9月1日,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正式落地實施。當天起至2026年8月31日期間,居民在貸款經辦機構取得的個人消費貸款(不含信用卡業務),只要實際用于手機、電腦、裝修、旅行、教育等消費領域,可按規定享受貼息政策。
政策已落地,有貸款需求的消費者該如何申請,才能享受政策紅利,減少貸款利息的支出?記者當天查詢多家經辦銀行的手機銀行App,同步走訪南京部分經辦銀行網點,一探究竟。
絲滑:手機銀行App自助操作,貼息“紅包”將自動扣減
“聽說現在辦貸款國家還有補貼,想了解下什么貸款有補貼,怎么補?”當天上午10時左右,奕女士走進高樓門附近的一家國有銀行網點,向網點工作人員開門見山表達了自己的訴求。
“來來,您坐這里,您可是今天第一位來咨詢消費貸補貼的客戶。”網點相關負責人黃經理熱情地接待了她。當得知奕女士有重新裝修廚衛的計劃,黃經理明確表示,她可以按照政策享受財政貼息,在手機銀行App上就能操作。
隨后,在黃經理的幫助下,奕女士在該行手機銀行App上的“貸款”模塊內,找到“消費貸款貼息”專區,點擊進入,頁面即跳轉至該行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服務協議相關內容。瀏覽完協議條款后,她按照系統提示進行了手機短信驗證、人臉識別等操作,最終頁面顯示她目前已累計享受的貼息為0.00元。
“現在貼息協議簽好了,您可以再跟家人好好商量一下,如果確實有貸款需求,可以直接在手機銀行App上申請個人消費貸,提款后系統能自動識別貸款資金流向,自動進行貼息操作,不需要額外再申請。”黃經理進一步提醒,單筆5萬元以下的個人消費貸款,累計貼息最高1000元,每位客戶在該行能享受到的全部個人消費貸款累計貼息上限為3000元。
奕女士表示,回去跟家人商量后再考慮是否申請貸款,隨后滿意地離開了網點。
當天,記者進入工行、農行、華夏、興業等多家經辦銀行的手機銀行App,都找到了消費貸款貼息的相關模塊或專區,消費者能自助申請,也能查詢貼息進度,還能就自己關心的問題找到答案。
靈活:多款信貸產品支持貼息政策,確保資金流向重點消費領域
針對消費者關心的補貼額度,南京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相關人士舉例介紹,今年9月1日,王先生在該行辦理了一筆個人消費貸款并刷卡5萬元購置家具用于裝修。假設該筆消費貸款的年利率為3%,在沒有貼息的情況下,王先生全年將需要支付的貸款利息為1500元,享受1個百分點的財政貼息后,他最多可節省利息支出500元。
假如政策期內,王先生又貸款購置了部分家電,還能繼續享受利息補貼,他在該行最高可享受累計3000元的財政資金補貼。“但如果他把貸款取出來,用現金進行消費或轉賬給個人,造成銀行無法判斷該資金的用途,可能會導致無法享受貼息。”該人士提醒。
記者進一步梳理發現,多家經辦銀行將旗下主流消費貸產品納入此次財政貼息范圍。以交通銀行為例,該行的惠民貸、交享貸等個人消費貸產品均可按照政策要求給予貼息。華夏銀行的龍e貸、菁英貸等個人消費貸款產品,浦發銀行的i車貸、浦閃貸等產品也都支持此次貼息政策。
享受貼息的消費貸產品琳瑯滿目,但多家經辦銀行網點的工作人員強調,消費者一定要按照簽署的協議,確保所借資金流向政策明確的重點消費領域。
提醒:基于實際需求適度貸款,切勿因財政貼息而盲目申請
對于此次落地實施的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政策在直接降低個人消費貸款成本的同時,支持范圍又廣泛覆蓋居民“衣食住行”等各類日常生活性消費,以及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資金投入相對較高的家用汽車、養老生育、家居家裝等重點領域消費,有利于更好滿足廣大老百姓多元化、多層次的消費需求。
“新政落地,如何確保落地見效,經辦機構后續應重點關注貼息貸款投放使用的合規性,做好借款人身份和消費信息的識別,防止將資金挪用到投資等非消費領域或套取貼息資金。同時,銀行還應按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落實消費貸貼息政策,不能誘導消費者進行借貸,防范信用風險。”相關業內人士強調,對于消費者來說,申請個人消費貸款要選擇正規金融機構,還要基于個人和家庭的實際需求來申請,合理適度,切不可因為看到有補貼而盲目申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