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民營眼科醫療機構收入大頭之一,屈光手術業務近年來普遍出現增長放緩情況。
從A股5家上市眼科醫療企業半年報看,今年上半年,有3家企業屈光項目收入增速處于個位數增長水平,或者不到個位數增長。
具體看,普瑞眼科(301239.SZ)屈光項目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13%,為7.2億元,占公司營收比例49%;何氏眼科(301103.SZ)屈光不正手術矯正服務營收同比增長3.26%,為1.35億元,占公司營收比例24%;光正眼科(002524.SZ)屈光項目營收同比增長0.32%,為1.42億元,占公司營收比例32.71%。
今年上半年,屈光項目收入增速能夠維持兩位數增長的眼科醫療企業分別是愛爾眼科(300015.SZ)以及華廈眼科(301267.SZ),收入增速分別同比增長11.4%、13.75%。
屈光手術是用手術的方式改變角膜前表面的形態,以矯正屈光不正。前幾年,比如2023年,多數眼科醫療企業的屈光項目收入可以保持兩位數增長。
面對競爭激烈的屈光手術市場,眼科醫療企業欲借助新技術尋求突圍。
愛爾眼科在半年報中表示,屈光項目收入出現增長,一方面,全光塑、全飛秒4.0、全飛秒Pro等新術式得到患者普遍認可,臨床應用加快,推動屈光業務結構不斷優化、平均單價同比上升。通過技術迭代升級落實“反內卷”,扭轉了價格戰的不良傾向,進一步增強了公司作為屈光手術領先者的行業地位;另一方面,公司境內、外醫療網絡進一步完善,擴大了患者覆蓋范圍。
普瑞眼科亦在半年報中表示,面對屈光、視光業務領域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公司通過持續引進權威專家團隊和更新高端診療設備,積極培育新的業績增長點。
當前接受屈光手術人群可分為兩類,一類人群屬于剛需群體,因學業或職業需求需接受近視眼手術;另外一類人群是追求變美,希望擺脫眼鏡或隱形眼鏡,因而選擇了手術方案。
眼科醫療器械廠商愛爾康中國屈光業務負責人王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前,屈光手術的剛需群體需求相對增長穩定,而受宏觀環境影響,一些非剛需性消費者在消費醫療的決策上周期變長。
不過,在王炯看來,中國近視病人數量龐大,據統計約有7億,但每年接受屈光手術的病人數僅約100萬,仍存在很多未滿足的需求,屈光手術還有很大的滲透空間。
近期健聞咨詢發布的《Z世代個性化消費醫療洞察報告》顯示:Z世代對視力矯正的需求呈現個性化和迫切性的特點,他們不僅希望“看得見”,更希望“看得好”“看得久”。這種高要求,直接推動了屈光手術技術的迭代與創新,市場進入到了百花齊放的個性化定制時代。
近年來,愛爾康向中國引入新的屈光手術解決方案,即全光塑,可以結合波前像差、角膜地形圖、眼軸長等數據進行的個性化屈光手術治療。
愛爾康手術產品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副總裁張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自全光塑設備2023年底在中國進博會上市以來,累計手術量已超過5萬例,全國裝機醫院達100多家,對于公司而言,要提高新技術在市場中的滲透,目前仍需要繼續進行市場教育以普及技術認知。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